北京之窗

“读苏轼,游神州”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宣传推广活动即将举行

更新时间:2024-06-28点击:1339

黄冈东坡赤壁,长江未改道之前,起伏的山峦脚下就是澎湃浩瀚的江流,苏轼就在这里写下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”的名篇。豪迈诗情如江水奔流千年,东坡的文化遗泽绵延至今,淘洗着人们的心扉,也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。

6月28日至29日,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、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、文化和旅游部新闻中心、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(湖北省文物局)和黄冈市人民政府主办,黄冈市文化和旅游局(黄冈市文物局)承办的“读苏轼,游神州”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宣传推广活动将在湖北黄冈举行。

现场,不仅有音乐诗剧《大江东去》等苏轼相关文艺作品演出,还将就苏轼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进行宣传推广。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旅游推广、丰富旅游内涵,同时以旅游推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彰显文化魅力,本次活动致力于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。



当前,顺应“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”趋势,通过IP打造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成为热潮,也是践行这一趋势的生动实践。

正如文化学者余秋雨所说,“苏东坡成全了黄州,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”。对于湖北黄冈而言,苏东坡早已成为了激活全域的超级文旅IP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东坡赤壁

北宋元丰三年(公园1080年)正月,44岁的苏轼被贬谪到黄州(即今黄冈)。谪居黄州的4年多时间里,苏轼共写下700多篇作品,占了平生创作的近三成。这段时间,是苏轼人生中的至暗时刻,但也是他蛰伏、沉淀、自醒,然后在苦难中超拔于现实的关键时期。

这一时期,既有山水风光、历史遗迹,是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”;也有亲朋友谊,思绪远飘故里,是“吾饮食沐浴皆取焉,何必归乡哉”;还有亲近自然、纵情山水,是“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”……

江上清风,山间明月;斯人已去,而精神长存。千余年来,文人骚客接踵而至,沿着奔涌的江水追寻先贤遗风,留下无数动人的传说;时至今日,东坡遗迹仍以独特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,在行踪墨迹与历史遗韵中穿越古今,读懂东坡。因此,进一步释放“东坡IP+旅游场景”的价值,有助于推动地方文旅事业的繁荣。

本次活动期间,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康震将现场解读东坡文化,从诗歌中漫溯、穿越历史的烟尘,与苏轼隔空对话;中国国家话剧院王仁君将带来诗朗诵《明月几时有》;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的东坡主题音乐诗剧《大江东去》精彩片段《一蓑烟雨》,也将亮相此次活动。

站在新时代的关口深情回望,苏东坡伫立成了文化原乡的参天大树,目送着我们一路前行。浸润、传承、发展,东坡故事必将翻开新的一页,国人精神亦当如是。

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,宦海浮沉尤其是身陷乌台诗案、新旧党争等风波,苏东坡不断遭受贬谪,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。

那些辗转山川的岁月里,苏东坡弯下文人士大夫的腰杆子,修堤坝、兴文教、为各地特色农产品“代言”,把豪迈与温情写在了中华大地上。

回顾东坡一生的行迹,从眉山到开封,从杭州到诸城,再从徐州到湖州……这些城市虽然相隔千山万水,但彼此因东坡而气息相通,情深意长;每座城市的地形、物产、风俗、气候各不相同,但都有东坡遗迹留存,也留存着热爱东坡、敬仰东坡、传承东坡的共同精神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遗爱湖东坡雕像

近年来,黄冈、眉山等“苏迹”地,围绕东坡IP举办“东坡文化月”“东坡文化节”等创意活动,很多已经开发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。

如何把这些资源连点、线为面,怎么变文化魅力为源源不断的客流,塑造长久的特色IP?是所有苏轼游踪地突破文旅发展瓶颈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因此,梳理推出以苏轼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线路,借助苏轼的文化影响力开展旅游宣传推广,是创新国内旅游市场宣传推广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遗爱湖公园寒食林

本次活动期间,来自四川、河南、重庆、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江西、广东及海南等苏轼重要游踪地的省份代表,还将现场开展苏轼主题旅游宣传推介,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一步挖掘“读苏轼,游神州”的文旅魅力。

这条倾力打造的苏轼主题旅游线路,究竟有哪些特色亮点?推荐的苏轼主题旅游路线将覆盖哪些地区?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事业的深度融合,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?

更多精彩,尽在6月28日至29日湖北黄冈“读苏轼、游神州”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宣传推广活动,敬请期待。